标准化

词条百科
3336 次浏览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度高等学校获准设置招生的本科专业名单,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中国计量学院校开设“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在国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将面向全国招生。

“标准化工程”(专业代码:110110S)基本学制4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隶属于标准化学院。目前,“得标准者得天下”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法则,我国很多出口商品因未达到国外标准而被退货甚至销毁。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仍普遍缺乏标准意识,尤其标准化人才队伍奇缺。中国计量学院设立该专业就是为了培养能够从事有关标准化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高级专门人才,并为他们日后成为独立承担企业各项标准化工作、进行标准化专业咨询和服务,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独立主持企业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研究,组织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推动企业标准化系统建设,利用标准化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各类高层次技术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2004年中国计量学院也是全国首个开设“产品质量工程”本科专业的本科院校。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逐步确立了“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国家标准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读法

关于“GB/T”的读音问题GB/T正确的读法是“ge bo te”(即正确的读法是按汉语拼音的字母读),也有读作“国标推”的。

目的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某一个领域需要达到的统一的标准要求。如信息工作标准化 ,其目的是使文献工作走向标准化 、系列化和通用化,达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对工业产品、规格、质量、等 级或者安全卫生等需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

为了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对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对象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例如:《茶馆经营服务规范》从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职业道德、服务操作、卫生要求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填补了茶馆行业在标准规范上的空白,解决了茶馆行业无标准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对茶馆行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及茶馆企业进行标准化经营,对推动茶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工作任务

中国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法定度量衡标准以及法定违反标准的罚则。现代标准化是近二、三百年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将标准化问题提上了日程。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已取得世界上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视。

基本原理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统一原理

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① 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② 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

③ 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简化原理

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① 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

② 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③ 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④ 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

协调原理

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① 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

② 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③ 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④ 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

基本特性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⑥政策性。

概念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作用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通行证。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① 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 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 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 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⑧ 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⑨ 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⑩ 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11 标准化标志着一个行业新的标准的产生。

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标准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遵循PDCA戴明管理模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是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实现公司业绩改进的目的。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组织按照PDCA循环开展评价工作,周而复始的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将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以及是技术创新体系、知识社会环境下技术2.0的重要轴心;标准化也是现代城市管理区别于传统城市管理、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重要特征[3]。

早在七十年代,钱学森就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及其科学研究以应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4]。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实践的进展,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动态标准化过程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演进,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结合有助于推动自主创新,标准化进一步与AIP“三验”结合带动开放创新。

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古代特征

1.标准由主要靠摸索和模仿形式产生变为有意识地制定。

2.标准化活动涉及范围扩大。

3.标准化活动中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增加。

4.标准化还不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5.标准化没有理论指导。

6.标准化发展不平衡。

7.标准化是总结的结果。

8.标准因很野不同也不同。

9.标准可以分为框架性标准和细化标准。

表现形式

1. 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成,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

2.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3.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5. 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6. 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7. 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8. 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9. 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10。 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检测首页 认证首页 咨询首页 培训首页 计量首页 服务供应 产品供应

版权所有:中国标准服务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中国检验认证行业联盟 IT服务事业部

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律师:屠超峰

粤ICP备12046775号